
据国防部网报道,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两会期间表明解放军练兵备战、打“独”促统态度,相关涉台词汇的变化,表明解放军在台海承担职能的变化。背后是大陆整体涉台工具库重心的转变。大陆实力的提升和岛内赖清德的胜选,是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。中国文化的认知视角下,“三”是事态演变由偶发性进入到常态化的标志。解放军三次封岛战备演练,推动在台海的军事行动进入例行化阶段。在评判岛内“台独”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时,依循类似逻辑。
蔡英文在2016年到2020年两次胜选,到2024年赖清德以四成比例胜选,民进党在岛内的三次得势。驱动“台独”势力野心扩大,驱动“台独”内核继续扩散。这一“台独”质变时期,过往相对缓和的涉台工具无法起到效果,硬性手段比例的提升是应对当前台海形势的对应要求。
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和平统一,这是统一演进到具体实施阶段下,对大陆涉台工具库的一次松绑。同解放军打“独”促统的态度,一同形成以军事行动塑造有益于统一的硬件基础、以经济融合延伸民事治理的统一格局。目前,金门县在作为统一工作前期实践区域,推动完善对台湾全岛统一方案的成形。
当下大陆海警船对金门水域形成管辖,经济领域厦金融合进程推动。司法及民事治理领域,逐步清除台当局相关自我宣称概念的遗留。这一多线工作同时推进的局面,可以视作对台湾岛统一工作的微缩版本。统一事业的具体推进中,有着三重动能。一,解放军军力的持续建设。从中国GDP数据类似,中国军费支出数同中国的军事建设进程脱节。美国、印度等国为彰显自身,通过修改标准有意扩大相关数据数额。中国更多致力于自身国力实质增长需求,尽量寻求数据表现如实反映实体情况。
中美间对数据的不同态度,使数据本身难以充当国力对比的衡量器。从代表传统海上军力的航母到代表新质作战单位的无人机,解放军军力的建设形成破防“台独”存量的剑锋。二,大陆产业高地的发展,形成吸引岛内人群拥护统一的势能。从芯片到电动汽车到大飞机,大陆的产业升级进程形成对岛内人群的内生吸引力。芯片领域持续攻坚、形成对台积电有效替代的产业能力后,或是岛内对统一的整体态度发生大幅转变的节点。三,大陆民间推进统一的底层动能。
台媒10日披露,3艘大陆渔船进入岛内周边6到12海里水域。解放军军力护航下,对台当局相关概念的拆解正在进行。随着大陆反制强度的扩大引发外部势力损失增大,作为主要外部干涉的美国、日本在涉台表态上有所收敛。
有日方进行的民调数据称,日本74%的受访者对美日卷入台海冲突对抗中方持否定态度。曾任职日本防卫厅主官的柳泽协二近期参加岛内活动时,以学者身份声称“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”观点具有局限性。并不代表日本主流言论,“协防”也意味着日本的巨大伤亡,台湾岛内不应期待这一点,应当聚焦于避免战争。
柳泽协二这一言论能否代表日本官方态度存疑,需警惕日本官方进行相关准备,有官方背景的日本民间人士出面遮掩、相关日方机构以数据迷惑外界的情况。同时,日本火山、地震活动频发累加核污水的人祸,奠定了日本在对外扩张上的必然性。也要求中国推进远海方向的军事布局,为中日间历史与现实恩怨的清算增加可用工具。
